当严谨的逻辑遇上熟悉的乡音,数学人的“返家乡”故事,便有了不一样的算法。2025年数学系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中,共有103名学生参与,涉及行政辅助、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政务实习等多种岗位,覆盖20个市、47个县,从社区服务的细致记录,到基层实践的数据分析,再到与邻里闲谈中捕捉到的家乡变迁……他们用真心感受着故土的温度。
数本2401班高铭阳

暑假返家乡参与昌平社区志愿活动的这段经历,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真切体会。每周登门慰问高龄老人时,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为他们做些小事,才懂“陪伴”对独居老人的意义;在微信群统计老人在世情况、处理低保户信息的上传与取消,看似琐碎,却关系着政策福利的精准落地,容不得半点马虎。“八一”期间为军属发放慰问品的场景尤其难忘,看到退役军人父母接过慰问品时眼中的骄傲,我更理解了“奉献”二字的分量。这些工作让我明白,社区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每一份数据、每一次走访,都连着千家万户的冷暖。这段经历教会我耐心与责任,也让我更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数本2402班姜依彤

在基层人大为期短短一个月的实习中,我以讲解员的身份参与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海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中。一次次背诵讲解词,明白讲解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而是融入自身理解,做到随机应变;接待群众参观使我学会用实际行动让大家直观感受人大代表的作用;协助整理最新议案办理成果时,我看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具体实践,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鲜活的认知。此外,我还参与文件整合、宣传素材拍摄等辅助工作。前辈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的热情,让我真正意识到基层人大的工作连着民心。这一个月,我不仅练出了胆量,提升了沟通能力,更懂得了严谨与责任的分量,这些收获将成为我未来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数本2403班张霏帆

在长治市武乡县体育馆投身“武林风武术搏击比赛”志愿服务的日子里,我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引导观众入座,耐心解答各种问题,比赛结束后打扫场地卫生。这次经历让我对搏击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搏击不仅仅是一种力量的较量,更是一种精神的磨砺。他们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毫不退缩,即使受伤也坚持到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去学习和践行。无论是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还是工作中的挑战,我们都需要有像他们一样的勇气和毅力。此外,我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与温暖,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数本2404班艾雨龙

参与2025年榆树市“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成长印记。走进金六福北方榆树酿酒科研基地,体会家乡产业的坚守与突破;驻足党建展厅,在讲解中化作信仰的火种,点燃青年担当;探访养老服务中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的标语背后,是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创新,让我看到家乡对“民生幸福”的深耕细作。“青年夜校·漆扇绘榆”活动,则为实践添了一抹诗意。在创作中,大家把“青春”“奋斗”“榆树”等元素融入作品,诠释对家乡的理解与热爱。这次返家乡实践,让我重新认识家乡、爱上家乡;更让我在基层实践中学会担当、收获力量。未来无论走得多远,家乡的发展已成为我心中的牵挂。让“返家乡”的实践,真正成为成长与奉献的双向奔赴,让青春在建设家乡的热土上绽放更亮的光。
24统计1班关翘宜

我在沈阳市沈河区统计局参加了为期35天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会议的前期准备、会议记录及总结,库房物品整理清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等任务。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这不仅让我学习到很多政务知识与沟通技巧,而且能够将在学校所学付诸于实践,大大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这次返家乡实践活动,让我的内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也使我的假期生活更加充实,这不仅是对我自身能力的锻炼 ,更是一次开拓视野、增长阅历的机会,也为我今后在校园以及社会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家乡沃土见证我们成长,更待我们施展才华。在此倡议全体数学系学子:带着课堂所学的逻辑与理性,回到家乡田野、社区、企业。用数据为乡村振兴算好“发展账”,用公式为基层治理找到“最优解”,让数学的严谨与温度,为家乡发展添彩。